广泽尊王信仰研究
作者: 陈蓉  日期:2008-01-01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广泽尊王 信仰 转变 
描述:广泽尊王是福建、台湾及东南亚等地区颇具影响的神祗。本文以广泽尊王信仰发展为中心,运用文献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泽尊王的姓名、籍属地、生卒年、敕封等问题进行考证。着重考察广泽尊王“忠”“孝”形象的转变过程,从时代的普遍性、地域的特殊性两方面入手,分析其中原因,总结出民间造神的一般规律。本文结合大量田野调查资料,对极具特色的十三太子庙的由来、演变及现状等进行梳理,同时结合祭拜仪式,对广泽尊王庙际关系出现的新特点进行归纳。文章还从古代移民和现代移民两方面探讨了广泽尊王职能转变。最后,对创作于同一时代《凤山
古代维吾尔语摩尼教文献语言结构描写研究
作者: 阿不都热西提·亚库甫  日期:1996-01-01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摩尼教文献 语言学 维吾尔语 
描述:摩尼教文献语言在古代突厥语文献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许多学者一直把摩尼教文献的语言作为一个特殊的古代突厥语方言进行研究和分析。有的学者对突厥语言进行分类时,把所有用摩尼文书写的文献列为单独一类,称作“混合语言”;有的学者将其纳入古代维吾尔语的n方言,而把佛教文献和其他... >> 详细
从波斯到中国:摩尼教在中亚和中国的传播(公元3-11世纪)
作者: 王媛媛  日期:2006-01-01 来源 :北京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摩尼教 摩尼寺 高昌回鹘 唐朝 
描述:本研究拟按波斯摩尼教东向传播的时间进程和几个重要教区为序,通过分析吐鲁番及敦煌等地出土的各种语言的摩尼教文书残片,以及东西方史料中的相关记载,对中亚、西域、唐代中原的摩尼教传播与发展脉络进行清理考察。揭示该教在波斯本土遭禁之后,中亚教会中枢地位的逐渐确立,及其以中亚为早期据点继续向东传播,进入西域、中原并繁盛于高昌的教会历史。作为一个世界性宗教,摩尼教在创立之后数十年便被萨珊波斯王所禁断。但它在政治形势与宗教文化较为复杂的中亚,尤其是索格底亚那及其周边的吐火罗地区顽强地生存着,并逐渐向更东方的中国西域和中
摩尼教艺术及其华化考述
作者: 王媛媛  日期:2009-01-01 来源 :中山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摩尼教 宋元 吐魯番 藝術 華化 唐代 晉江 
描述:本研究報告按摩尼教入華的時空為序,從西向東,由唐宋至近代,以吐魯番、泉州兩地發現的摩尼教藝術品,以及外流入藏日本的該教絹畫等為主要研究對象,並結合相關的中外史料,分析該等藝術品所體現出的摩尼教漸進的華化過程。 唐代的高昌摩尼教仍遵循原始教義,不拜偶像,僅以象徵的藝術手法來體現心目中的神靈。不過,其神靈體系中女神地位的提高,則是教會因應當地女信徒倍增的表現,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唐代中原的摩尼教在會昌之後避難東南。北宋初期,一位福建士人在汴京購得一幅摩尼畫像,帶回閩地。此畫像不僅承襲唐代摩尼教藝術而來,又是東南
从吐鲁番出土摩尼教绘画
作者: 吕嘉琳  日期:2014-01-01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摩尼教 高昌回鹘 细密画 
描述:彼得伯克在《图像证史》谈及“圣像与超自然的图像”时,提到宗教图像往往被用作“教化的手段、崇拜的对象、唤起冥思的刺激物和争论的武器”,因此,它们可以“成为历史学家的一种手段,用来还原过去的宗教经历。”笔者的研究即选择从摩尼教最为得力的传教方式——绘画美术入手,利用摩尼教细密画 MIK Ⅲ4979和其他回鹘摩尼教书籍、绘画残片相比的特殊之处——其所包含的图像主题能与回鹘汗国历史上的真实事件相对应,结合《牟羽可汗入教记》、《九姓回鹘可汗碑》等相关历史文献对“牟羽可汗入教”这一事件的记载,在前贤对此画所作初步图像
回纥信仰摩尼教的社会背景和原因分析
作者: 谭成明  日期:2009-01-01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摩尼教 社会背景 原因 回纥 
描述:回纥在唐代宗之前信奉萨满教,萨满教是原始宗教,其基本特征是,认为萨满(神职人员)具有超自然能力,可与神灵直接沟通。后来,回纥由于广泛的和唐朝、粟特人接触,深受外界影响,特别是受粟特商人的影响,逐渐意识到萨满教无法适应社会,开始逐渐接受摩尼教。在回纥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与唐朝有了更多的的接触,社会有了较大的发展。公元763年,回纥牟羽可汗从唐朝携摩尼教四僧人返回漠北,遂宣布废弃萨满教,将摩尼教定为“国教”。由此开始了回纥历史上长达数百年的摩尼教尊崇时期。 论文主题分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
回鹘摩尼教研究
作者: 桂林  日期:2006-01-01 来源 :兰州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回鹘 摩尼教 回鹘文 敦煌学 历史学 
描述:摩尼教为波斯人摩尼在锁罗亚斯德教(即袄教)的基础上发展而创立的宗教。其核心教义为“二宗三际”说,所谓“二宗”,即光明与黑暗;所谓“三际”,即初际、中际和后际,亦即过去、现在和将来之意。摩尼教认为光明终将战胜黑暗,展现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善良、美丽、平和、秩序和洁净的世界。摩尼教约在唐延载元年(公元694年)传入中国,起初在唐境传播,后遭唐政府禁断,只允许其在胡人中间传播。但直到唐开元后仍有大量摩尼师滞留在中原,民间仍有摩尼教存在和传播,这就使与唐王朝交好的回鹘可汗将摩尼教引入回鹘成为可能。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
霞浦摩尼教新文献《兴福祖庆诞科》录校研究
作者: 计佳辰  日期:2013-01-01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摩尼教 《兴福祖庆诞科》 霞浦 
描述:《兴福祖庆诞科》是福建霞浦新发现的摩尼教文献之一,系纪念林瞪诞辰的科文,内容丰富,为其他文献所未见,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林瞪本为福建霞浦柏杨多上万村摩尼教寺院龙首寺(元代改称乐山堂)的第二代寺主,后被尊奉为闽浙一带摩尼教教主,因其法术高强,能兴风致雨,护佑百姓,造福一方,故被信徒称为“兴福祖”,世世受到祭奠,《兴福祖庆诞科》就是举行祭奠仪式的程序科文。《兴福祖庆诞科》有清代旧抄本(34页)和新近抄本(30页)两个抄本,均为陈培生法师传用,内容不尽相同。其中清代旧抄本较为完整,但新近抄本中又有后期新加的
摩尼教在回鹘的传播及其特点研究
作者: 周得华  日期:2013-01-01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回鹘 摩尼教 传播模式 历史背景 宗教特点 
描述:摩尼教是西域流行时间最长的宗教之一,它是继祆教后,传入新疆的又一古代波斯宗教。回鹘是西域最早信仰摩尼教的古代民族,在回纥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受到外界的深刻影响,尤其受到粟特商人的影响,统治者开始意识到信奉萨满教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元763年牟羽可汗从唐朝携摩尼四僧人返回鄂尔回鹘汗国,从此,摩尼教开始在回鹘政府统治阶级扶持下迅速传播开来,进而被尊为“国教”。公元840年西迁后,高昌回鹘汗国时期仍定摩尼教为国教,并与佛教并行流传了几百年,高昌因而成为摩尼教传播的中心。从此开始了回鹘历史上长达百年的摩尼
吐峪沟“摩尼教窟”之宗教属性辨析
作者: 侯明明  日期:2014-01-01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禅观 摩尼教 胜金口石窟 吐峪沟石窟 柏孜克里克石窟 
描述:吐峪沟石窟壁画中至今保留者着一些比较独特的形象,如第42窟半白半黑人骨像,第1、42等窟成数行数列排列表现的树木,乃至第20窟存在有包含“行者”与“极乐世界”等词的四则题记,均引起了学术界不少的关注。一种观点认为第42窟中的人骨像应来源自摩尼教二元论,象征人体所包含的明暗两部分,第1、42等窟中的树木则是代表摩尼教中的宝树,而20窟题记中所含“行者”、“极乐世界”二词在摩尼教经籍中曾有出现,因此将吐峪沟石窟视作摩尼教石窟。然而实际上,摩尼教中二元论的表示方式是通过两个概念化的树木,即黑暗死树和光明活树。半
< 1 2 ... 1674 1675 167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