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人口内迁与广西社会变迁
作者: 艾萍  学位年度:2004 学位授予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社会变迁 抗战时期 人口内迁 广西 
描述:《第二次中日战争史》作者吴相湘先生认为,截止抗战时期,我国历史上曾有过三次“衣冠南渡”。第一次是“五胡乱华”的中原板荡时期,构成我国文化主体的汉族文化的南迁。第二次是1127年的宋高宗赵构即位建康(今南京)。八年的抗日战争即是中华民族的第三次衣冠南渡。上千万人口从东部沿海、沿江地区迁移至西北、西南省区,构成我国抗战时期一幅独特的历史画卷。对于抗战时期人口内迁的研究正逐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区域性人口内迁,包括抗战时期广西人口内迁的研究更是有待开拓的领域。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在人口流动
《文心雕龙·諧讔》的诙谐文学理论
作者: 马骁英  学位年度:2012 学位授予单位 :辽宁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文心雕龙 诙谐 諧讔 文学理论 
描述:根据“论文叙笔,囿别区分”(《文心雕龙·序志》)的体例和“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文心雕龙·总术》)的标准,《文心雕龙·諧讔》是其全书论述“有韵之文”的十篇文章中的最后一篇,其地位近于拾遗补阙、备位足数,其文采亦远逊于《神思》、《物色》等名篇,然而,这篇在《文心》五十篇中毫不出众的短小文章,在中国古代诙谐文学理论史上却具有非凡的意义。《文心雕龙·諧讔》在整理、归纳、总结先秦至魏晋的诙谐文学观念和诙谐文学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在清晰地呈现出诙谐文学的发展脉络的同时,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首次提出了比较系统、
南朝江东本土文人创作研究
作者: 杨健  学位年度:2012 学位授予单位 :浙江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江东 应用文 诗歌 成就和影响 南朝 辞赋 本土文人 
描述: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南朝江东本土文人创作。所谓“江东”,即长江下游以东地区,主要包括今天的浙江全境、江苏南部、安徽南部等以吴语区为核心的地区以及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南朝江东本土文人指自东汉以来世居“江东”,且一生主要活动范围基本不出江东地区,并有诗歌、辞赋存世或别集著录以及据史传记载能文的南朝文学创作之士。经笔者统计,南朝江东本土文人共109位,存诗633首,赋47篇(另含存目13篇),文473篇。永嘉乱后,中原衣冠南渡,避地江东,东晋政权的建立揭开了中国南北分治的序幕,由于政治、地理的阻隔,文学的地域化倾向
论明清时期福建地区民间法对林木的保护
作者: 刘巧兴  学位年度:2014 学位授予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福建 民间法 明清 林木保护 
描述:明清时期在福建各地无论是官方朝廷还是民间社会,对植树造林和禁伐护林都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并进行了相应的制度层面建设。尽管官方律法有所涉及,但基于护林禁伐的意识早已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以宗族和村落为代表的乡族组织自主的形成护林的民间法,首先选择非官方的民间方式约束盗砍盗伐行为。大部分民众能够自觉遵守族训家规和乡规民约,因而福建广大民众聚居地区呈现并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br 明清时期,不仅在福建地区,我国其它地方比如安徽徽州地区、广东梅州地区、江西赣南地区等也有类似的民间场景。为什么福建地区会出现完善的民间
厦门历史风貌保护工程南薰楼的加固改造研究
作者: 周兴寿  学位年度:2003 学位授予单位 :重庆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加固 风貌建筑 鉴定 检测 
描述:集美学村的建筑多融合西洋风格与中国传统风格,即西洋式的屋身、中国闽南式的宫式琉璃瓦屋顶,并融合了园林、绘画、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深具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然而,这些辉煌的建筑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很多已成为古旧建筑。由于年久失修,以及长期以来缺乏保护规划,不少优秀风貌建筑被拆毁或遭破坏性改造,保护集美学村风貌建筑已是十分紧迫的任务。集美中学南薰楼是陈嘉庚先生所建的具有典型嘉庚风格的代表性建筑之一,现在它是集美以及厦门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本文针对具体的实际工程——南熏楼修缮加固工程,充分利用
厦门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以鼓浪屿海天堂构保护与更新为例
作者: 曾光  学位年度:2009 学位授予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保护与更新 厦门 历史建筑 
描述:厦门老城区存在着丰富的历史建筑及环境,在当前城市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大片历史街区消失,历史建筑的保护令人担忧。 本文首先回顾了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思想方法的演进,分析总结了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的几种方法,在此基础上论述厦门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设计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的工程实例一厦门鼓浪屿海天堂构历史建筑保护,从总体环境保护、建筑修缮及功能转换几方面,深入研究厦门历史建筑保护设计方法。并探讨了保护、挖掘与再现地域建筑文化,如何与城市现代生活相联系。
微波加热技术在闽南乌龙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罗丽  学位年度:2003 学位授予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乌龙茶 微波 品质 加热技术 
描述:系统应用微波加热技术于乌龙茶初、精制加工,与传统烘炒加热技术进行对比试验。毛蟹品种在不同初制工艺中生化成分与品质的变化规律如下: (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C或D单独对茶叶水浸出物含量的影响差异未达显著,C×D的影响差异在a=0.05水平上达到显著,C_1×D_2的水浸出物含量较低。与固定样相比,处理样的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均减少。 (2)通过GC-MS方法分析,各季节毛蟹共有成分是苯甲醛、3,7-二甲基1,6-辛二烯醇、苯乙醛、a-法呢烯、3,7-二甲基2,6-辛二烯醇、苯甲醇、苯乙醇、苯乙腈和橙
包揉与压揉工艺对闽南乌龙茶造型与品质的影响研究
作者: 刘伟  学位年度:2013 学位授予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显微结构 压揉 闽南乌龙茶 造型 力学特性 包揉 
描述:为了深入探讨包揉和压揉工艺对闽南乌龙茶造型和品质的影响,本论文对两种造型工艺铁观音在制叶的物理特性、力学特性、叶片显微结构变化、色泽、生化成分以及铁观音毛茶的香气、复水性、生化成分浸出率、感官品质和两种工艺经济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包揉与压揉工艺对闽南乌龙茶物理特性的影响初造型阶段,压揉工艺在制叶平均叶温低于包揉,复造型和再造型阶段,压揉高于包揉。造型过程中,在制叶含水率呈下降趋势,两种工艺的含水率差异不显著。造型过程中,压揉工艺在制叶容重大于包揉工艺,两者差异显著。造型过程中,代表在制叶柔
闽南乌龙茶机采鲜叶切入点及分选技术研究
作者: 刘亚峰  学位年度:2013 学位授予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β 糖苷酶活性 切入点 鲜叶分选技术 品质 在制叶分选 
描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叶的需求量开始增大,而茶叶的季节性和地域性比较强,茶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茶产业的机械化和连续化生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鲜叶匀度、净度,嫩度等质量问题以及鲜叶产量和后期成茶品质问题,许多学者研究认为:机械采摘的时期和采摘程度对后期茶叶产量、品质以及茶树生育有很大影响。本研究以闽南地区三个乌龙茶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机械采切入点和鲜叶分选技术两方面进行研究,分别通过对前期机采原料现场数据的测定、中期加工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和毛茶的品质得分以及后期成
闽南乌龙茶连续化生产线及其关键工艺优化试验研究
作者: 占杨  学位年度:2014 学位授予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工艺参数 闽南乌龙茶 连续化生产线 生理生化变化 品质 
描述:为了探讨闽南乌龙茶生产线及其关键工艺参数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本论文对闽南乌龙茶连续化生产线设备配置及关键工序(日光萎凋模块、做青模块、杀青模块、造型模块、烘干模块)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试验,围绕乌龙茶在制叶的叶温、含水率、生化成分以及毛茶的香气品质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以达到稳定乌龙茶品质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研究结果如下:1.闽南乌龙茶连续化生产线配置方案储青间透风性能良好,为铺地式储青间并配备脱水设备;日光萎凋模块采用透光性良好的玻璃房,配备自动拨叶式连续萎凋机,远红外加热实现全天候萎凋;做青模块为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