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让900名外来生融入闽南生活
作者: 陈振东   来源: 南安商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人物简介李碧芬南安市龙门小学校长,小学高级教师,曾获得南安市劳动模范、南安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南安市龙门小学位于水头镇蟠龙开发区,创办于1969年。学校现有学生1080人,教职员工70人。2010年通过“福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验收,先后获得“泉州市文明学校”“泉州市先进职工小家”“泉州市绿色学
诵唐诗学闽南语 要做地道南安人
作者: 陈振东   刘温   来源: 南安商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雷永锻在示范闽南语吟唱诗词。“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5月27日下午,在南安市图书馆二楼会议室内,40位名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的小记者们正在学习如何用闽南语吟唱唐诗,音韵悠长的闽南腔吸引了不少小伙伴围观。这是由南安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南安市图书馆等部门联合举办的第27期“走进文化南安讲坛
跟非遗传承人学手艺 小记者感受木雕之美
作者: 陈振东   来源: 南安商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漆线木雕工艺。看看我们用泥捏出来的小鸟。围观漆线木雕工艺。“哇,你看这匹马雕刻得好精细啊!”“这个不像是木雕的,好像是泥塑的,真神奇”……10日下午,位于南安市美林街道的祥兴雕刻研究所内来了一群“客人”,他们是来自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柳城小学、东田中心小学、英都中心小学、崎峰小学等学校的小记者。只见
水头中心小学:南音进课堂 童声传古韵
作者: 陈振东   来源: 南安商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在朱子祠演奏南音。周二下午,记者走进水头中心小学的朱子祠。只见,近20名学生手持乐器分坐两边,祠内殿中站着两排学生,手持拍板。老师一示意,顿时,古朴的朱子祠内古乐飞扬,南音袅袅。学生的声音虽稍显稚嫩,但字正腔圆,和乐器的搭配也恰到好处。“六角亭上是六角砖,六角亭下都好茶汤……”一首南音经典曲目《直入
300年 前高甲戏在这里诞生
作者: 陈振东   来源: 南安商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洪加勇给小记者讲解高甲戏的历史文化。“高甲戏就是在这里发源的吗?”“好漂亮的村子啊!”刚下车,石井古山小学的32名小记者就发出阵阵赞叹声。近日,他们走进岑兜村,在高甲戏的发祥地追根溯源。还没开始参观,大家就被眼前的乡村美景所吸引了。只见,眼前一片翠绿,房前屋后,路旁溪边,各色花草树木郁郁葱葱、生机勃
学剪纸庆“六一”“剪”出盎然童趣
作者: 陈振东   陈小兰   来源: 南安商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看大师秀一手剪纸我能行。杨民兴点评小记者的作品。“你的花样没有我的多!”“看,我剪出了一个椭圆形的团花,好看不”……上周四下午,石井中心小学教学楼三楼的会议室里好不热闹,该校45名小记者学剪“团花”,比一比谁的手最巧。本次活动邀请了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南安市非物质文化
采摘西瓜添乐趣探秘木雕长见识
作者: 陈振东   朱晨辉   来源: 南安商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体验锯木头。▶佛像是这么雕出来的。▶西瓜好甜啊!我们的收获。暑假刚到来,石井古山小学的小记者也没闲着。上周末,他们利用假期时间来到村里的瓜田里和西瓜亲密接触,尝到了当季新鲜的大西瓜,和瓜农面对面交流。他们还走进展顺家具厂,了解佛像雕刻背后的传统工艺文化,以自己独特的眼光来探寻这门古老手艺。
厚德中心幼儿园将高甲戏请进校园
作者: 陈振东   吴甜甜   来源: 海丝商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本报讯16日,厚德中心幼儿园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岑兜村高甲戏兴趣班的小演员。演出中,《戏曲广播操》《收水母》等节目悉数亮相。剧团林老师为孩子们介绍了高甲戏各角色的造型,并让幼儿上台体验一番。据悉,石井厚德幼儿园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资源优势,持续推进“闽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本学期,中班段开展的活动
拜师剪纸名家 感受非遗魅力
作者: 陈振东   王文玲   刘翠翠   黄月琴   来源: 南安商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课堂结束后,小记者开心合影。“剪纸作为一项传统手艺,发展至今已经丰富多彩。除了常见的用剪刀完成外,刻刀也是其中一种工具,大家可以看看我带来的这几幅作品。”近日,在水头龙门小学的多媒体教室,水头民间剪纸艺术家杨民兴举起自己的剪纸作品,那抹红纸上的风情打动了72名小记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惊呼声。泉州市
官桥塘上小学:百名学子传承杖头木偶
作者: 陈振东   陈明哲   来源: 南安商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老师带领学生学习木偶戏。“走路要呈半圆形散开,手举高,注意动作要整齐。”在官桥塘上小学的操场上,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带着10多名小学生聚精会神地练习,师生手中高高托起的正是颇具特色的杖头木偶。随着孩子们灵活的步伐和精确的手部动作,这些衣冠各异的木偶被他们赋予了生命力,时而低头拂面、时而迈步疾走,活灵活
< 1 2
Rss订阅